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。今天,我們就從第一世紀猶太聽眾的視角,重新理解這段經文所帶給我們的教導。
原文有個字va-heni —— 「看哪」,中文沒有翻譯出來。這字在舊約出現多次,表達強烈的情緒,如驚訝、期待等等。
當耶穌在教導時, 拉比一般是坐着,門徒則圍坐在腳前,位置比教師低。在一個處處用動詞來表述現實情景的文化中,這樣的身體姿勢表示對教導者的敬重。因此,當這位律法師「站起來」並說「看哪」,是個相當有意涵的動作——他在刻意表明自己的身分不是門徒,並借發問來挑釁耶穌。
平時,我們來到主面前禱告時,會不會也是「站起來」並說「vaheni」呢?也許你會立即反駁:「當然不會!」但是,當我們要求神解釋祂的目的、抱怨神不公平、希望神滿足我們一切需要時,豈不就像這位律法師嗎?